最新信用貸款利率-車貸房貸-利率試算免費諮詢比較資訊總整理
 
資深貸款專員表示:車貸房貸信用貸款利率貸款前都需要嚴格的試算
才不會多繳一些不必要的利息,請貸款人貸款前都需要仔細地貨比三家。
 
說到貸款比較免費諮詢部分,分享一下成功貸款經驗及過程~
 
許多朋友急用錢到不行,但又難開口,更多人因為創業週轉不靈,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
然後整個很懊惱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也不敢向家人或朋友開口借錢,遇到週轉不靈心急的同時更要警慎挑選借錢對象。
那個利息不是我們一般人繳得起的就不要去嘗試!!!
 
幫各位整理6間免費諮詢網站這樣不僅可以快速比較又比較不用跑來跑去的。
 
缺錢真的很急,但還是要多問幾家每家的方案都不太相同真的差很多,可以比較一下!
免費諮詢他會幫你評估你的狀況然後給你符合你的方案,覺得適合你的你再去選擇就可以了!
 
希望以下整理出來的免費諮詢資訊對你有很大幫助 能趕快順利週轉。
 
無論你有任何貸款問題,投資理財.信用貸款.買車.開店創業.房屋頭款.結婚基金…很多 
 
都可提供你很多資訊
 
再以個人條件去篩選出最適合的銀行貸款方案
 
所以專業度真的很夠力,就不用再花時間一家一家銀行的去做比較了 
 
如果有需要可以看看以下我整理出來的各家免費諮詢網填表留個電話,貸款比較
 
就會有人跟你連絡了 (就不用再花錢自己打電話了) 
 
表格很簡單,只需留下簡單的姓名跟電話就可以了喔
 
(他們會幫你評估,非常方便快速的服務)
 
建議每家都填表格,由專員給您適合的方案,在選擇可以負擔的就可以了
 
免費諮詢包括貸款、房屋貸款、汽車貸款、企業貸款、信用貸款、
 
整合負債.房屋首購貸款.就學貸款.青年創業貸款...等等,非常多元很方便

免費諮詢一:這一家的諮詢速度特色就是快

不收貸款諮詢費,找對放款的渠道重點是放款容易、快速
個人信用貸款.房屋貸款.汽車貸款.企業貸款.債務協商
PS.代辦爭取高額低利、速度快


立即免費諮詢

 

免費諮詢二:申貸流程最快速,24小時內可撥款
一對一的快速立即免費諮詢、配對,十分鐘就能知道您適合的銀行申貸方案是什麼。

立即免費諮詢

 

免費諮詢三:這家貸款公司評價非常高

提供您完整的銀行貸款解決方案,為您規劃合適的貸款方案,
整合債務。商業銀行理財中心專辦各式貸款,信貸經驗豐富,
分析低利方案,高額撥款不需久候。


立即免費諮詢

 

免費諮詢四:這一家的諮詢方案很多元,很推薦

各種整合貸款的皆可申辦
他與三十家以上的銀行通路合作,事前免費評估,核准才收費
合理收費標準,依客戶狀況彈性收費也是一對一的服務品質,流程透明化


立即免費諮詢

 

免費諮詢五:一群對於專精貸款的專業人士提供相關諮詢

在各類銀行貸款都是以誠信專業積極的態度全力以赴幫助客戶解決財務問題。
專門協助個人信貸 汽車貸款 房屋貸款 企業貸款,記得留下聯絡資料有專人會聯繫你! 


立即免費諮詢

 

免費諮詢六:這家貸款公司可以承辦軍公教人士
軍公教朋友可以到這間貸款快速找到適合的貸款方案

立即免費諮詢

個人貸款 | 貸款 | 信用貸款 | 債務整合 | 負債整合 | 債務協商 | 個人信貸 | 小額借款 | 信貸 | 信貸利率 |

信貸代辦 | 創業貸款 | 銀行貸款 | 貸款投資 | 買車貸款 | 車貸 | 汽車貸款 | 債務協商 | 卡債處理 | 二胎房貸 |

信用不良信貸貸的下來嗎 該怎辦 | 信用貸款哪裡申請最快核貸 | 信用不良要如何申請信用貸款

個人信貸免費諮詢的網站 | 個人信貸條件,銀行個人信貸比較諮詢 | 小額信貸利率比較標準迷思

三面向分析最低信貸利率條件的迷惑陷阱 | 哪家銀行信貸利息最低 | 銀行個人信貸免費諮詢 | 小額信貸推薦幾家 | 個人信貸利率比較銀行條件如何談 | 

RF4165456EDFECE15158DCE

熱點新知搶先報

 

內容簡介

  美國單極體系式微、第三波民主退潮、資本主義全球化陷入困境、西方中心世界沒落――四重歷史趨勢的反轉,造成全球政治勢力大洗牌。

  人類的未來,會不會因資本主義反噬而步向毀滅深淵?
  失靈的「自由市場」與「民主政治」,會把人類文明發展帶向何處?
  面對二十一世紀「巨變時代」的轉折,台灣必須重新定義自身價值,才能在未來全球舞台走自己的路。

  我想透過這本書再度提醒台灣讀者,人類社會在跨入二十一世紀之際,全球政治、經濟與意識型態格局正在經歷一場翻天覆地的秩序與結構重組。但是大多數台灣民眾對於這場歷史大變局的來臨仍渾然不覺;台灣社會裡大多數的意見領袖,還是緊緊擁抱著二十世紀後半葉形成的主流觀念與思維模式,沒有做好迎接二十一世紀變局的思想準備。這是今日台灣最大的危機所在。――摘自〈自序〉

  在歷史洪流之中,台灣未來將何去何從?面對中、美兩大勢力的拉扯,台灣定位將如何界定?面對二十一世紀發展的種種疑問,《高思在雲》以獨特的「大歷史觀」概念,深入剖析全球三百年來的世局演變,試圖釐清人類未來的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面對「巨變時代」的來臨,作者朱雲漢不只希望讀者重視中國興起帶來的影響,更要思索人類該如何面對西方勢力衰落,在合作的基礎上重新建構一個「休戚與共」及「和而不同」的輝煌盛世。

名人推薦

  西方國家所熟知的世界,已一去不返了。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以西方為中心的文明觀,不僅認為西方國家的爭奪霸權,追逐所謂的國家利益,原本就是歷史進展的必然過程,而所主張的自由主義的民主,則更是人類意識型態的終點與政府的終結型式。
  在歷史的大浪潮激盪出四個大反轉的巨變後,今後人類的歷史又將如何發展呢?朱院士認為:一方面全球秩序可能進入一個較長的崩解與重組時期,而在這一時期中,難免會產生某種程度的混亂與失序;另一面可能迎來一個無論在經濟、文化、宗教、族群等方面,皆更能符合對等、互惠,多元、尊重以及公正、發展等原則的新世界,也就是更能建構一個體現「休戚與共」及「和而不同」理念的全球新秩序。――中央研究院院士 胡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朱雲漢


  中央研究院院士。目前擔任中研院政治學所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政治系合聘教授,兼任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民主化、東亞政治經濟以及國際政治經濟學。曾經擔任中國政治學會理事長、美國政治學會理事,以及美國「民主研究國際論壇」學術委員。
 
  他領導的「亞洲民主動態調查」跨國團隊,長期在亞洲十九個國家進行政治價值、政治參與與民主品質等議題的調查研究。

目錄

導 讀 人類社會的歷史反轉―――胡佛
自 序 迎接二十一世紀多元格局的挑戰

前 言 四重歷史趨勢的反轉

第一篇 反思市場與民主
新千禧年的迷惘/美國民主退化的始作俑者:新保守主義革命/資本集中加速貧富差距擴大/美國富豪政治的真相/利益團體與遊說者占據民主殿堂/民主體制失靈的後果/被「反恐」綁架的「民主」/劣質民主散播全球/金融全球化在全球帶來災難/全球民主化退潮/新興民主先天脆弱/民主成為空殼/資本主義對人類的威脅/為何自由民主理想很難落實/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大哉問/被遺忘的歷史教訓

第二篇 美國霸權的衰落
美國單極體系的式微/美元霸權搖搖欲墜/軟實力大幅消退/帝國過度擴張/為何普丁敢放手一搏/美國對伊拉克始亂終棄/無止境的戰爭錢坑/歐巴馬與林肯:重振美國領導威信/中國拒絕美國推銷「兩國集團」/美國的沉痾:醫療體系改革/改革契機曇花一現/美國政治的四月寒流/「大到不能倒」的後果/華爾街的如意算盤/多邊貿易談判已成雞肋/全球化的裂解與再熔接/做好「腳踏兩條船」的準備

第三篇 中國興起與全球秩序重組
中國興起的歷史意涵/描繪中國未來的世界角色/全球性都市雲集中國/如何理解中國的興起/三個特殊優勢條件/上海與孟買的對照/充分發揮大的優勢/全球化時代後來居上/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體制/黃奇帆與重慶經驗/善用內陸優勢,打造全球電腦重鎮/世界上最複雜的人力資源管理/探索中共執政基礎/解讀「中國興起」要有大歷史觀/三百年未有之變局/多元現代性格局形成/非洲出現翻天覆地變化/撼動西方的話語權/金磚五國打破壟斷局勢/「德里宣言」撼動現存世界秩序/絲路經濟帶蓄勢待發/台灣要腦袋急轉彎/找出台灣在東亞的政經定位/「世界的中國」與「中國的世界」/大國崛起翻天覆地/剖析習李時代全球經濟戰略/習近平的甲午驚奇/勇敢面對二十一世紀新秩序

第四篇 為台灣民主把脈
台灣民主化經驗的參照意義/台灣民主轉型的特殊性/漫長又崎嶇的解體與重組過程/民主為何讓台灣民眾失望/政黨輪替背後的現實問題/變形民主耗損台灣治理品質/政黨利益糾葛延宕社會發展/媒體是政治損耗的重要推手/台灣是富豪的樂土/南韓與台灣的薪資落差:與首爾論壇會長一席談話/避免助紂為虐:矯正不公不義的第一步/二十一世紀是國家能力競賽的世紀/台灣距離民主崩壞還有多遠? /政務人才斷層全民買單

第五篇 重溫歷史、鑑往知來
世博會見證中國百年滄桑/民國締造與亞洲再興/解放殖民地,否決帝國主義/辛亥革命的政治奇蹟/回首一戰百年滄桑/被遺忘的末世預言家/悼念一位二十世紀偉大的歷史學家
 

導讀

人類社會的歷史反轉 胡佛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若干年來,我對台灣社會的擾攘,十分憂心,特別在輿論及知識界,也常出現價值錯亂、顛倒是非,以及浮囂、乖戾之氣。在這種自以為是的偏執下,很容易將自我縮限在一方井底,看不到井外廣袤的天地與風雲變幻。我的憂慮,使我在若干場合禁不住提高嗓音呼喚—不要以為自己端坐在這裡,地球就不會動啊!歷史的巨浪已衝高到一個時代大翻轉的轉捩點了,我們豈能閉目不看這股巨大的推動力?當我慨歎我的嗓音究竟能震動多少人的耳鼓時,朱雲漢院士的大著正映進眼簾,忽焉我有一種終於發覺有人身在最高層,不畏浮雲遮望眼,既異樣又欣慰的感動。
  
  朱院士最近完成新著《高思在雲》,承他厚愛,讓我能先睹原稿,並表示一些淺見。在細讀之後,我豈只是感動而已,他若干突破流俗之見的膽識,直逼問題核心的洞見,通達貫穿的剖解,以及從中所流露出的人文關懷與正義情操,更使我不能不在心頭感到震撼!這股震撼,使我進一步察覺到朱院士的整體構思,在空間上既著重「致廣大」,也求取「盡精微」。在時間上,則放眼三百年來的中西歷史,縱觀所激盪的波濤及發展方向。「致廣大」是一種「宏觀」,而「盡精微」是所謂的「微觀」,朱院士先將兩者聚集在社會及價值體系的結構中,再巧妙地融入三百年來的歷史波瀾,從而得在歷史的高處,巨細靡遺地觀察政治、經濟、社會及思想等各種因素在互動間,對人類發展所形成的動力。
  
  朱院士多年來在社會理論及實證研究上,累積了嚴謹而深厚的學養,再加上對人對事常能設身處地加以體認與設想的稟賦,使他可從容地擺脫特定立場與思維的牽絆與局限,發展出全盤觀察人類社會脈動的科學歷史觀。在他「大歷史觀」方法論的引導下,從認證、析述、評判,直到道德的思維,逐步推演,條理分明,而能在不見鑿痕下,一氣呵成,完成他通盤而完整的論述。我在細讀的過程中,時而滿眼湧現不盡歷史浪潮的湍急,也時而充耳聽到兩岸啼不住的猿聲,但也有一種柳暗花明,輕舟已過,而前村在望的驚喜與感喟。
  
  且看朱院士如何「高思在雲」,開啟他對二十一世紀時局的探究。他首先用一篇〈序曲〉,語出驚人的為歷史發展定調。他直言:當前是一個「巨變的時代」,人類社會正面臨數百年來歷史的分水嶺,站在分水嶺上,可同時看到四重歷史的大反轉。其一是以美國為核心的單極體系的式微,其二是第三波民主的退潮,其三是資本主義全球化陷入困境,其四是西方中心世界的沒落。他指出,美國的單極體系從冷戰結束迄今,不過二十餘年,卻正像一個歷史空隙中出現的例外。至於西方中心世界的沒落,相對的,也正顯示「非西方世界」的全面崛起。這一反轉,會造成最基本層次的結構性變化。
  
  朱院士的論斷是:西方國家所熟知的世界,已一去不返了。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以西方為中心的文明觀,不僅認為西方國家的爭奪霸權,追逐所謂的國家利益,原本就是歷史進展的必然過程,而所主張的自由主義的民主,則更是人類意識型態的終點與政府的終結型式。不過,請試想:如人類社會的共同目的,是在公平與正義的基礎上,促成人人過著美好的生活,很顯然地,西方強行殖民主義及爭取世界霸權的主要國家長年強取豪奪,何止是摧殘公義,還成為世局紛亂與災難之源。朱院士也毫不避諱地指出:過去以西方文明判定「進步」與「落後」的坐標,已受到相當質疑,亦即與西方文明接軌的未必是「進步」,而與自己文化傳統重新接軌的,未必是「落後」。這真是對以西方為中心的種種說詞,所做的當頭棒喝!請清醒一下吧,我們豈能再習焉不察,任人擺佈,而自欺欺人?
  
  朱院士放聲直言當前歷史所面臨的四大反轉,如果他對近三百年整體歷史的巨變,未能發展及運用他的科學史觀全程細察、深究,那是說不出的。人類社會生活進展的過程中,近三百年的歷史流向是極為曲折、洶湧而變幻莫測的,朱院士卻能敏銳而精確地掌握其中主流,在大著中分用五個篇章,針對若干重點,進行多面向及多層次的析論。我不能盡述他通篇大著的精采內容,但可略舉其要及我的一些隨感。
  
  第一,朱院士首先緊握住關係到西方世界整體結構的兩個核心要素:「市場」與「民主」,然後再進而剖析美國霸權的衰退。朱院士指出,「民主」與「市場」一向為西方世界發展的兩大支柱。西方知識份子認為民主可帶來和平及良好的治理,經濟市場的自由化及全球化更可增進共同的富裕,而美國則是打造經濟自由化與政治民主化的主力。因之,整個世界當然要以美國馬首是瞻;美國也一向認為自己在爭取及維護世界霸權,具有絕對的正當性,但實際的演變幾乎是南轅北轍。在所謂的新保守主義,乃至新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的主導下,市場機制造成的是「弱肉強食」與「劫貧濟富」。少數富豪一面強勢地操弄及掌控民主的過程,導致民眾的意見與需求難以正確而公允地表達,一面則自利地影響及削弱國家機構的治理功能,使得公共福祉無法有效地加以維護。朱院士徵引確切數據,說明美國貧富差距的懸殊,已極為嚴重。相當多數的民眾淪為弱勢貧窮階級,而少數富豪則成為強勢特權階層。兩極化的社會,造成階級對立與抗爭,進而破壞社會的安定、和諧與凝聚。

  再看社會風氣,普遍流於放縱與拜金。朱院士異常憂心這樣的發展,會「獎勵自私」、「追求虛榮」,以及誘導「無止境的享樂與無節制的貪婪」。他的憂心實質上牽連到人類生活的社會道德及文化取向的根本問題。我也深感面對如此的「美國風」,已不能不提高警惕,加以深究,絕不可一味的盲從了。到了二○○八年,美國的「次貸危機」終於引爆金融大海嘯,造成世界經濟秩序混亂,若干歐洲國家更陷入金融困境。美國新自由主義所宣揚的「市場萬能,自由化萬靈」神話,也隨之破產。
  
  美國在朱院士所指稱的「變形市場」及「變形民主」的交互運作下,無論經濟力、政治力及社會力皆趨向衰退。另一方面,若干傳統及新興民主國家在美國新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的促動下,效行上述市場與民主的機制,終造成更嚴重的紛亂。向來被稱為「終結價值」的民主,在這些國家卻變成「劣質的民主」。所謂第三波民主的浪潮,已開始消退。朱院士更指出,就連美國若干倡導自由主義的重要知識份子,也主張美國的民主體制,必須加以改革。總之,美國在「九一一」事件後,雖仍強力地維護單極的世界霸權,但顯然已力有未逮,且不再能頤指氣使地掌控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秩序了。
  
  第二,現不妨做一設想:如「非西方世界」,仍像過去一般的「落後」,美國的國力縱然呈現衰退,也還能自做調整,弭平一些區域局部性的風暴,而在峰迴路轉後,也非無可能維持單極霸權於不墜。但這一設想,在中國以驚人的速度崛起後,恐怕已絕少具有可能性了。我完全同意朱院士所強調,中國的崛起與所發展的中國模式,對全世界而言,簡直可稱為歷史上石破天驚的巨變。中國在一九七九年才進行「改革開放」,隨即就以最快的速度,推動經濟持續成長;以最廣的幅員,進行全面工業化;以最大的規模,消滅普遍貧窮。朱院士根據多種研究資料指出,在短短三十餘年間,中國在經濟成長上的多項指標,皆一舉超越美國。這種轉變,已確切說明全球生產力與財富的重新分配,以及世界秩序在權力及價值結構上的質變。過去以西方為中心的「一元現代性」框架,已不能不為「多元現代性」所取代,美國單極體系的霸權,也自然趨於式微。朱院士更意味深長地認為:中國崛起要放在「非西方世界全面崛起」的歷史大故事中了解。也就是說,人類世界的整體結構正面臨進一步的重組。

  我們應如何理解中國如此震驚世界的發展呢?朱院士特別重視知識探究的態度,並提出發人深省的看法:對中國的觀察,絕不可陷在過去所熟悉的歷史知識與價值框架中,因過去的認知與觀念基礎,充滿著以西方為中心的謬誤與偏差。如不能調整先入為主的思維架構,就很容易做出選擇性的評析,從而根本無法獲致客觀、公允及全面的理解。上述朱院士所強調的觀念,真是誠哉斯言!試看許多「斷言」中國所進行的現代化改革,必然會在短期內崩解等等的言論,往後將只是徒增歷史的笑料而已。
  
  中國所造成翻天覆地的巨變,本質上,確實也不是輕易能從表層可以看得透澈的。朱院士在大歷史觀的視野下,對各種成因做嚴謹而客觀的解析,因而能一面縱觀世變,一面直指底蘊,使得所謂「社會主義的中國模式」真實而鮮明地呈現出來。他在這方面的解析,無論在學術上及對世局的理解上,皆具非凡貢獻。長期以來,我對中國的快速發展,也有許多關切與思辨,但朱院士的許多突出之見,真是見人之所未見,言人之所未言,令我感觸良深。現略舉數端,以見一斑。
  
  其一,中國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九年的三十年間,實施社會主義革命,一般皆認為既付出極為高昂的社會代價,且浪費時間,造成當代中國歷史上的「黑暗時期」。但從另一方面看,朱院士強調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建立了非常強大的國家意識,在民族復興的大旗幟下,凝聚社會意志力於最優先發展的目標上。國家進而發揮最大的動員力及執行力,將全國重要的土地資源及工業資產全部轉為國有化或集體化,構成「改革開放」發展目標的最龐大政治及社會資本。這種社會主義所構成的歷史發展條件,當然是其他國家所難以想像與複製的。
  
  其二,朱院士認為中國所實施的「社會主義民主」是另有思維,別具建制的。中國傳統政治觀念一向重視「民為邦本」的「民本主義」,在這一觀念基礎上,力求「民享」。至於「民享」的內涵及施政,則採行「精英主義」,亦即在民眾整體福祉的考量下,運用科舉制度,選賢與能,並集中國力進行精英治理。這種體制當然反對社會階層的撕裂與對抗,以及代表個別利益的政黨惡鬥。朱院士進而指出,中國所強調的社會主義就是以民眾整體利益做為「邦本」的進一步構思;共產黨的一黨專政,實質上仍是一種精英治理。不過,一黨專政下的精英治理,在體制上則又融入若干現代民主與制衡的設計:如領導階層的任期制、獨立的紀檢及問責制,黨內與從政幹部的培育、選拔、黜退,以及民意評鑑制等。這些制度一方面可避免獨裁與濫權,一方面則能發揮精英的專業能力,提升施政效能,達到「民享」的主要目的。換句話說,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特別著重「民享」,而不採取有礙「民享」的「選舉民主」或「民粹導向」的「民治」。中國所發展的這種體制,當然為久受西方霸權欺壓而亟謀振興的「落後」國家,提供另一種發展的參考模式。
  
  西方一向所倡導的自由民主理念,主要建立在個人理性的基礎上,並依據公民主權及消費者主權的原則,達到保障多數人權益及滿足多數人需求的目的。這一理念當然為朱院士所熟知,但在他檢視西方主要民主國家,特別是美國,實際上的政治運作後,他發現在資本主義的操控下,一般民眾常處在資訊、知識、權力極不對稱,甚至有欠平等的地位,既難做獨立與自主的理性抉擇,也無法達到謀取自身權益與需求的目的,終於形成朱院士所痛惜的「變形市場」與「變形民主」。再進一步看,做為西方自由人權基礎的個人主義,也不能是絕對放縱的。如任何個人或社群主張「只要喜歡,就可以做」,必定妨礙到其他個人或社群的自由人權。美國新自由主義絕對開放的觀念,也在某種程度上催生絕對放縱的「變形自由」,或可稱之為「新個人主義」,而加重「變形市場」與「變形民主」所造成的社會失序與衝突。
  
  其三,中國崛起是為了爭霸嗎?稍看近三百年來的歷史即知,主要的西方國家皆是為了自利,不惜運用各種強制手段,包括武力,掠奪非西方落後地區的資源;為爭取世界霸權及掌控所謂世界秩序,美國竟常自詡為「世界警察」。朱院士明確指稱,這種西方中心的霸權觀,從來不為中國所認可。中國領導階層從來不主張稱霸,且公開拒絕美國所推銷的「中美共治」,也就是「兩國集團」(G2)的倡議。中國明白強調「不結盟」及「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近年來,中國陸續提出有關上海合作組織、亞太地區、金磚五國,以及一路一帶等等經濟共同開發案。這些方案皆是超越西方中心的霸權觀,並繞避西方所主控的世界秩序,重建和平、對等及互利的世界新秩序。這符合中國傳統「和衷共濟」的「天下觀」精神,卻也正標示著「非西方世界崛起」的歷史巨變。
  
  其四,朱院士極為關懷台灣的情勢與發展。他頗為困惑及憂慮,台灣輿論界對中國崛起所引發歷史上翻天覆地的大反轉,竟很少關注。他提醒:東亞經濟共同體的貿易及政治活動正蓄勢待發,而領導機制則已轉換軌道到中國。如台灣不能做好知識上的準備,會在世局轉變的關頭,不知所措,進退失據。他於是呼籲:「台灣要腦袋急轉彎」。但台灣的腦袋會看清歷史波濤的流向而轉彎嗎?恐怕事實上並不容易做到。試看:為了反對兩岸所簽訂的服貿協議,少數反對黨立委不斷霸占立法院主席台,學運學生與社運人士則攻占立法院與行政院,而執政黨竟毫無有效對策。美國的「變形民主」至少還能維持代議制的形式規範:尊重討論與表決,而台灣常引以為傲的自由民主政治,卻一面誤認「放縱」為自由,一面又曲解「民粹」為民主。這些皆使得國家機構的正常功能,幾乎無法運作。
  
  朱院士對台灣的民主發展,曾深入加以檢視,他察覺到,在一九八○年代對抗國民黨威權統治及推動民主轉型的「自由主義」論述,逐漸為主張台灣民族獨立建國的「國族主義」訴求所取代。「自由主義」反淪為達到台灣建國過程中,用來推翻國民黨威權統治的一種工具,並未被嚴肅地看成所謂的「終極價值」。我常言,台灣的選舉在相當程度上,是在選一個「國家」,而不是選民主體制內的「政府機構」。由此可知,主張一個中國的國民黨與贊成獨立建國的民進黨,在政治基本結構的「國族認同」上,尚存有差異與衝突。這種差異與衝突必然會撕裂國家結構的凝聚,及扭曲自由、民主的目的價值與規範。在反對人士,包括若干具特定立場的媒體,所煽動的強烈仇中情結下,執政的國民黨政府又如何能正確地掌握輿情,並有效地因應世變呢?朱院士在為「台灣民主」把脈後,鄭重呼籲「國家建設」比「民主建設」更重要,否則會導致整個政治的癱瘓。我想朱院士在這方面能說的也只能盡於此了。

  在歷史的大浪潮激盪出四個大反轉的巨變後,今後人類的歷史又將如何發展呢?朱院士的看法是:一方面全球秩序可能進入一個較長的崩解與重組時期,而在這一時期中,難免會產生某種程度的混亂與失序;另一方面則可能迎來一個無論在經濟、文化、宗教、族群等方面,皆更能符合對等、互惠,多元、尊重以及公正、發展等原則的新世界,也就是更能建構一個體現「休戚與共」及「和而不同」理念的全球新秩序。我個人則對這一全球新秩序持較樂觀的期待。中國近年來與相關國家所進行的各種經濟發展及文化交流等合作規劃,大多皆能符合及體現上述原則與理念,因而受到這些國家的歡迎。二○一四年十月二十四日,在東協極具聲望的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迪(Datuk SeriMahathir bin Mohamad),於香港的一場演講中特別強調,中馬有過上千年的貿易交往,都是在友好和平過程中進行,中國從來沒有占據或殖民馬來西亞的意識。兩國在經濟與文化交流中建立起友好睦鄰關係,中國與東盟各國的關係也大致如此。但西方殖民主義則與中國完全不同。幾百年前西班牙人拿著手槍來到麻六甲,登陸兩星期後,就把麻六甲當做自己的殖民地占領了。馬哈迪對美國「重返亞太」頗有微詞,覺得不能不「小心應對」。
  
  由馬哈迪講詞中可以看到,中國在「和衷共濟」理念下所推展的「非西方世界崛起」的世界新秩序,會在東方隨著太陽和煦的晨曦逐漸升起,光照大地。我忽憶起宋代名臣宋祁的〈木蘭花〉詞上闕:「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但望東來的春意能為世界新秩序的人類生活,帶來盎然生氣與不盡的繁盛。
  
  我與朱院士切磋問學,相知相惜逾數十年。他的博學、深思、睿智的識見與高尚的情懷,我常歎為當今難得。現細讀他對「石破天驚」的歷史巨變的完整論著,讓我不禁對其一樣是「石破天驚」的若干獨特之見深為感佩。這真是難遇的知識機緣,可稱是一生中的幸事與樂事。想關心歷史變局的世人,在通解之後,定會與我同感!
 
二○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於大湖山莊

自序

迎接二十一世紀多元格局的挑戰 朱雲漢


  過去十年,我經常在各種演講場合提醒聽眾:我們正處在一個百年不遇的歷史大變局之中。如果想要看清楚這個劇烈變動的時代,想要掌握它的來龍去脈,就一定要跳脫過去習以為常,並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主流價值觀與思考模式,因為這些價值觀與思考模式只是一時一地的歷史產物,從來就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金科玉律。這些思維窠臼不但無助於我們認識與理解二十一世紀歷史巨輪的滾動軌跡,反而可能遮蔽我們的視野。
  
  我也經常提醒我的台大學生,面對這樣一個歷史巨變的時代,要有膽識試著回答幾個根本性的大問題:今日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我們從哪裡來,可能往哪裡去?為什麼過去信奉不疑的標準與制度會難以為繼?新的秩序與結構又將如何產生,從哪裡湧現?
  
  這本書反映了我對這些大問題的初步思考,其基本素材脫胎於過去十年我所做的幾場演講。我也曾經將這些演講所提及的部分觀點與某些例證,在《商業週刊》、《中國時報》以及《天下》雜誌的專欄陸續發表過,但限於篇幅,都比較零星與短促。最近在遠見天下文化出版公司高希均先生與王力行女士的催促下,總算設法在忙碌而繁重的作息中抽出一點時間,將這些素材重新銜接條理,以比較完整而流暢的面貌問世。
  
  我想透過這本書再度提醒台灣讀者,人類社會在跨入二十一世紀之際,全球政治、經濟與意識型態格局正在經歷一場翻天覆地的秩序與結構重組。但是大多數台灣民眾對於這場歷史大變局的來臨仍渾然不覺;台灣社會裡大多數的意見領袖,還是緊緊擁抱著二十世紀後半葉形成的主流觀念與思維模式,沒有做好迎接二十一世紀變局的思想準備。這是今日台灣最大的危機所在。
  
  我也想透過這本書的出版,再次呼籲台灣年輕世代,我們必須在長程歷史趨勢轉折、全球秩序重組的大脈絡下,來思考台灣如何走出當前的政經困局;也只能在二十一世紀多元並起、非西方世界全面崛起的歷史大格局中,找尋台灣何去何從的答案。從這個角度來思考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就不會徬徨無助,更無須哀歎生不逢時,反可培育一種豁達而積極的心境,迎接未來的挑戰。
  
  這本書的書名源自張佛千先生的一幅對聯。十二年前承蒙佛千老的厚愛,在他九五高齡之際,還提筆為我這位後生晚輩撰製了十六字箴言:「高思在雲時空俱遠,青光有漢星斗皆文」,並請陳坤一先生書楷。我一直把這幅珍貴的楹聯掛在玄關壁上,做為對自己的期許與鞭策。

甲午年冬伏案於北投大成堂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06446
  • 叢書系列:
  • 規格:軟精裝 / 328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南韓與台灣的薪資落差:與首爾論壇會長一席談話
 
二○一三年南韓首爾論壇鄭求炫會長來台訪問,當時他心中有一個巨大的疑惑:為何南韓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是台灣的二點六倍?我與他花了一個多鐘頭探討這個弔詭現象背後的主導因素。
 
二十年前南韓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與台灣大致相當,經過了二十年,南韓的平均起薪遠遠超過台灣,這是因為他們的薪資成長幅度基本上跟得上經濟成長速度,而台灣的大學生起薪二十年如一日。
 
在這段期間,南韓的物價指數成長速度比台灣快,造成南韓國民所得的實質購買力不如台灣。以二○一二年為例,在台灣一百美元的購買力,相當於南韓的一百三十六美元。台灣的薪資如果僅僅比南韓低百分之三十,在實質購買力上幾乎沒有差異。但也可就此推論,購買力的差異完全不足以解釋,為何台灣與南韓大學生的起薪差距會演變成如此巨大的鴻溝。
 
另外兩個可能原因也被我們排除在外。首先,兩地薪資差距並不是因為南韓大學生素質比台灣大學生高。從各種比較勞動力素質的國際指標來看,台灣並不比南韓遜色。其次,起薪低也不是因為台灣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需失調問題更為嚴重;南韓的大學就學率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絕對不比台灣輕。
 
有一個流行的解釋是,南韓與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同。低薪資現象與台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競爭力有關,台灣出口企業選擇以代工生產方式,搶食餅屑般的微利,自然只能不斷追求生產效率提升和壓低成本,這與南韓企業重視研發、建立品牌、擴大差異化和提高技術含量的策略不同,所以他們可以吸收勞動成本的上升。
 
這的確是很關鍵的原因,不過我們認為還要搭配「勞資博奕機制」因素,才足以解釋兩地薪資水準的巨大落差。理由如下:第一,在南韓,只有少數明星企業集團享有這種差異化競爭的市場優勢,南韓仍有大量不具強勢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尤其是服務業企業。他們占據勞動市場最大的板塊,但也同樣要付出比台灣雇主多兩倍以上的薪水。反觀台灣有不少中小型企業擁有獨步全球的絕活,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關鍵位置,成為所謂「隱形冠軍」,但這些隱形冠軍並不需要付出南韓水準的薪資。
 

 

 

 

「 一場瘟疫總有結束的時候, 而對天文的探索沒有盡頭。 」 (本文共有6700字,閱讀時長17分鐘) 去年年末,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已經擴散全球,截止發稿前造成了489697人感染,22069人死亡。 瘟疫、戰爭下催生了一些新的行業,也推動了一些產業的發展。那麼對於天文來說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老A來給大家盤點在歷史上的幾次重大瘟疫下,天文學的部分發展。 公元前430年 希臘大瘟疫 · 希臘 · 7.5萬-10萬死亡 ... △雅典大瘟疫,由米歇爾·斯威特斯所繪,約在1652-1654 在公元前430年左右,希臘爆發了一場嚴重的瘟疫,導致將近過半古希臘人死亡。這場瘟疫的影響範圍較小,但在後來的幾年還有出現。 公元前427年,中國古代戰國《四分曆》(即《殷歷》甲寅元)創製,意味著中國步入曆法時代。 ... △曆法合朔和實際合朔之差。此處JD是實際合朔的儒略日數,y可視為合朔時刻以公曆年表示,紅線是用線性回歸擬合數據所得之直線,代表兩合朔時刻之差的平均值。垂直破折線顯示曆法最合天的年份,位於紅線和藍色橫線的相交點,這年份在殷歷是-434年 早在夏商時期,古人就已經確認回歸年長度為366日,而直到《四分曆》提出,將回歸年長度精確到365¼日,四分曆因此得名。以29又940分之499日為一朔望月,通過在19歷年中設置7個閏月,使得回歸年與朔望月相合。 ... △拉斐爾所繪的雅典學院裡,柏拉圖的手指向天,象徵了他對於「形式」理論的信念 中國不在這次瘟疫的影響範圍內,受影響的古希臘則沒有很顯著的天文貢獻,如果一定要說的話,柏拉圖於公元前427年出生勉強算一個。 柏拉圖認為宇宙的開頭是一片沒有區別的混沌,混沌的開闢是神的活動的結果,最終會變得秩序井然。他也一直企圖使天文學成為數學的一個部門。 1347年 - 1352年 黑死病 · 歐洲 · >7500萬死亡 黑死病(英語:Black Death)是人類歷史上極嚴重的瘟疫之一。一般認為起源於亞洲,一說起源於中亞, 一說起源於喜馬拉雅山區,一說起源於黑海城市卡法,約在14世紀40年代散布到整個歐洲,而「黑死病」之名是當時歐洲的稱呼。這場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7500萬人死亡,根據估計,瘟疫爆發期間的中世紀歐洲約有占人口總數30%-60%的人死於黑死病。 ... △黑死病在歐洲的蔓延(1346年至1353年) 1350年,出生於大馬士革的伊本 · 阿爾-沙提爾在他的《關於行星理論修正的最後調查》(A Final Inquiry Concerning the Rectification of Planetary Theory)一書中,徹底改革了托勒密的太陽、月亮和行星模型,他採用了烏爾迪引理,引入了一個額外的本輪,也即採用了圖西的「雙本輪」設計,不僅從「對點」中而且也從偏心圓中解脫了出來。沙提爾的行星模型最終擺脫了托勒密體系的束縛,而且還解決了托勒密體系中存在的嚴重困難。 ... △沙提爾的月亮運動模型 例如,沙提爾的月亮運動模型便避免了托勒密模型中必然導致的月亮視直徑的大幅度變化。沙提爾使用雙本輪,選定合適的圓周半徑和旋轉速度,使得月亮在天球上的運動可以被很好地再現,而且月亮與地球之間距離的變化也適中了。避免了托勒密月亮運動理論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缺點:即月亮與地球之間距離的變化多達2倍,因而導致月亮視直徑大小變化應達4倍。 儘管沙提爾的模型是地心的,但他消除了托勒密的對點和偏心圓,他的體系在數學細節上與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所展示的相一致;他的月亮運動模型與哥白尼的也毫無二致。有人甚至這樣說:哥白尼所做的改變只是把聯結太陽和地球的矢量調轉了一個方向。人們相信沙提爾的模型被哥白尼改編進了他的日心模型。 1518年 - 1568年 天花/麻疹/傷寒 · 墨西哥· 1700萬死亡&流感 · 歐洲· 2500萬死亡 自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大陸之後,歐洲人通過航海,給美洲大陸引入了許多疾病的病毒。導致在1518年-1568年的50年間,墨西哥約1700萬人死亡。而歐洲則在1556-1560短短五年間,因流感死亡約2500萬,此時流感致死率高達20%。 ... △哥倫布航行線路 哥白尼自1506年開始寫作《天體運行論》,至1536年寫成,創立了「日心說」,但由於哥白尼害怕因其各方面的攻擊,直至1543年辭世當年,才由教士安德烈亞斯·奧西德安代為出版,並在書序中寫明將他的著作先給教宗保祿三世。 ... △初版,發布於1543年 《天體運行論》出版後很少引起人們的注意。一般人不懂,而許多天文工作者只把這本書當作編算行星星表的一種方法。《天體運行論》在出版後七十年間,曾經遭到馬丁·路德的斥責,但未引起羅馬教廷的注意。後來布魯諾和伽利略公開宣傳日心說,危及了教會的統治,羅馬教廷才於公元1616年把《天體運行論》列為禁書。 1665年 - 1666年 倫敦大瘟疫 · 英國· 10萬死亡 倫敦大瘟疫是一場1665年至1666年間發生在英國的大規模傳染病爆發,超過10萬人死於這次瘟疫之中,足足相當於當時倫敦人口的五分之一。該次的疾病後來被確認為是淋巴腺鼠疫,一種由鼠疫桿菌造成並以跳蚤為載體的細菌感染。倫敦大瘟疫與1347年至1353年期間侵襲全歐洲,並導致最少7,500萬人死亡的黑死病相比規模要小得多,這場前後擾攘大約一年的流行病被人們形容為大災難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於它已經是英國本土最後一次廣泛蔓延的鼠疫,之後隨著英國政府著手改善地區衛生條件,鼠疫對英國民眾的威脅也逐漸消失。 ... △由歷史畫家麗塔格里爾(Rita Greer) 所繪大瘟疫時期倫敦街頭的慘兮情況 1663年,發明格里望遠鏡的蘇格蘭天文學家詹姆斯·格雷果里(James Gregory)描述了他的反射式望遠鏡,利用凹的拋物面鏡為主鏡,凹的橢球面鏡為副鏡,主鏡的中央挖一小孔,導出所成的像。但是當時的工藝水平無法研磨這樣的透鏡,所以格雷果里設計的望遠鏡並沒有真正製成。 ... △詹姆斯·格雷果里,蘇格蘭數學家、天文學家 牛頓發現了白光的合成性質之後,認為折射望遠鏡的色差無法消除,於是獨立地提出了反射望遠鏡的設想。1668年他製造了第一架反射望遠鏡。他用一個凹球面金屬鏡作為物鏡。物鏡焦點處安置一塊平面反射鏡,鏡面與光軸成45°角,把光線反射到鏡筒一側安裝的目鏡,然後成像。在牛頓的設計中,主鏡上不必再穿孔,而第二面鏡子則是平面鏡。這種形式的反射望遠鏡成為後來大型望遠鏡的主流設計。 ... △牛頓式反射望遠鏡 1817年 - 1896年 鼠疫 · 亞洲· 1200萬死亡&霍亂 · 全球· 死亡不詳 19世紀以前霍亂發生局限於印度次大陸及周邊地區,19世紀以後由於國際貿易與交通的發展傳播到印度以外的地區,過去200年以來共發生過七次全球性大爆發。 ... △顯微鏡下的霍亂弧菌 1855年中國雲南首先發生了大型鼠疫,1894年在廣東爆發,廣州城在十日之內全城蔓延,並傳至香港。廣州和香港成為鼠疫流行的中心,經過航海交通,最終散布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陸,估計在中國和印度便導致約1200萬人死亡。 雖然傳染病變得越來越頻繁,影響範圍也越來越廣,但天文學的發展卻持續且迅速。 ... △弗里德里希·威廉·貝塞爾於1838年測量天鵝座61的視差 德國天文學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貝塞爾在1838年估算天鵝座61與地球的距離大約為10.4光年,這個數值與實際距離11.4光年已經非常接近,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使用恆星視差來測量估算太陽以外的恆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 △塞繆爾·海因利希·史瓦貝 從1826年至1843年,長達17年的時間,塞繆爾·海因利希·史瓦貝在每一個晴天,他日復一日的審視太陽表面,並且記錄下每一個黑點,試圖從其中找到祝融星。他雖然沒有發現祝融星,但注意到太陽黑子數量規律的變化著,並且以一篇名為"1843年太陽觀測"的短文,將他的調查結果與發現公布。他建議有一個大約是十年的周期 (也就是說,每隔10年太陽黑子的數量會達到一個極大值)。這篇文章並沒有受到太多的注意,但當時擔任柏恩天文臺臺長的魯道夫·沃夫對此有深刻的印象,所以他也開始定期觀測太陽黑子。史瓦貝的觀測後來被亞歷山大·馮·洪堡在1851年收錄到他的《宇宙》第三卷。現在被完整認識到的太陽黑子周期,被視為天文學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是史瓦貝最令人讚賞的成就。 ... △六英尺望遠鏡,三英尺望遠鏡和城堡 1845年,愛爾蘭天文學家第三代羅斯伯爵威廉·帕森思,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大望遠鏡--羅斯六英尺望遠鏡。這是一個口徑72英寸(183厘米)的望遠鏡。在1917年100英寸的胡克望遠鏡啟用之前,它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羅斯伯爵使用它來研究與繪製星雲 的結構,並在幾個月內發現了M51(渦狀星系)的螺旋結構。 ... △羅斯伯爵繪製的M51草圖 同年,法國物理學家萊昂·傅科與阿曼德·斐索通過望遠鏡拍攝了第一張詳細的太陽表面照片,這標緻著科學天文攝影的誕生。在五年之內,天文學家們拍攝出了第一批詳細的月球照片。 ... △曝光時長僅有1/60秒,但清晰呈現了黑子 1846年9月23日晚間,約翰·格弗里恩·伽勒在持續搜尋下,終於發現了理論中應該存在的海王星,與法國工藝學院的天文學教師勒維耶預測的位置相距不到1°,而同時在搜尋的查理士發現他在8月已經亮度觀測到海王星,但因為對這件事情漫不經心沒有進一步核對,錯過了這個重要的天文發現。 ... △約翰·格弗里恩·伽勒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伽利略在1612年12月28日首度觀測並描繪出了海王星,但因海王星軌道運行的關係,在留轉向逆行的位置,運動量時分微小,伽利略的小望遠鏡察覺不出位置的改變(2009年7月有證據表明伽利略至少知道相對於背景恆星,眼前的星星會有微量的相對運動),因此認為是一顆恆星。 1868年日食期間,天文學家注意到了一條波長為587.49 nm的譜線,起初人們推測這條譜線來自鈉,英國天文學家約瑟夫·諾曼·洛克耶提出這條譜線來自太陽上的一種尚未在地球上發現的元素,他稱之為氦,來源於希臘語中的太陽。大約30年後,氦在地球上被發現。 ... △氦的譜線 1872年8月,天體攝影的先驅者之一亨利·德雷伯拍攝了織女星的光譜,這是人類拍攝的第一張恆星光譜的照片,照片揭示了它的化學成分,天文學家開始意識到光譜學是理解恆星演化的關鍵。光譜學的先驅,天文學家威廉·哈金斯利用吸收線來測量紅移,首次顯示了恆星的運動速度。 ... △亨利·德雷伯拍攝的獵戶座大星雲 1895年,人類宇宙航行之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訪問巴黎,受到新建成的艾菲爾鐵塔啟發,出版了他的第一篇關於太空飛行可行性的文章,他最大的發現是火箭不同於其他形式的推進器,可以在真空中工作。此外,他還概述了多級運載火箭的原理。 ... △齊奧爾科夫斯基 1918年 - 1920年 西班牙流感 · 全球· 5000萬死亡 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間爆發全球性甲型H1N1(沒錯,就是那個H1N1)流感疫情,全球感染人數超過五億人,約有1700萬-5000萬人死亡。要知道當時世界人口僅有17億人。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自然事件之一。 ... △美國堪薩斯州賴利堡的軍營醫院,病房內被感染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的軍人塞滿 該次疫情其後被國際廣泛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英語:Spanish flu)」,但該疫情並非發源自西班牙。有觀點指當時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各國對傳媒有嚴格管制;只有中立國西班牙能大肆公開報導,令時人錯覺西班牙疫情特別嚴重。亦有觀點指是因為當時西班牙的疫情最為嚴重、8百萬人受感染,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亦感染此病。 ... △太陽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圖。角度表示銀道坐標系中的經度。 1918年,美國天文學家哈洛·沙普利經過4年的觀測後,發現太陽不位於銀河系的中心位置,提出太陽系應該位於銀河系的邊緣。而直到1920年,隨著沙普利與柯蒂斯的大辯論,和經由埃德溫·哈勃的觀測,顯示銀河只是眾多星系中的一個。 1919年,愛丁頓領導日全食觀察隊,首次利用日全食觀測驗證太陽引力場使星光偏折的效應,這證明了相對論理論預測的空間彎曲。這對愛因斯坦後來在全世界聲名鵲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後來有人還把這個事情拍攝成一部電影,叫做《愛因斯坦與愛丁頓》。 ... △光線被引力場彎曲 1920年到1921年間,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阿爾伯特·邁克耳孫和皮斯在人類史上首次測量出太陽以外的星體的直徑。他們在威爾遜山天文臺用天文光學干涉儀測量出紅巨星參宿四的直徑。 ... △架設在胡克望遠鏡上的邁克耳孫測星干涉儀,現保存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他們測出參宿四的角直徑是0.047角秒,基於當時的視差是0.018角秒,轉換成圖形的結果是直徑達到3億8,400萬公里(2億4,000萬英里或2.58天文單位)的大圓。目前估計這顆恆星的視直徑在0.043~0.056角秒。 ... △透過ALMA於2017年6月拍攝到的參宿四,是ALMA首度清楚觀測到恆星表面 1957年 - 1958年 亞洲流感 · 全球· 100萬死亡 1957年,在中國的貴州省爆發甲型H2N2流感,隨後在當年便傳遍全世界。病毒疫情一直持續到1958年,全球至少有100萬人思域該病毒,美國相對死亡較少,約72000人死亡。 ... △流感病毒發展 1957年,前蘇聯在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的斯普特尼克一號,這是人類的第一課人造衛星,由前蘇聯火箭專家用飛彈改造而成,是一個裝有科學儀器的直徑為58厘米、重83.6千克的球體。 ... △斯普特尼克1號的1:1等比例模型 1958年,中國建立北京天文臺,總部設在北京海淀區中關村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式成立,它吸收了1915年成立的 NACA (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的所有研究中心和工作人員。 ... △威廉·海達德·皮克林(中間)噴氣推進實驗室總監, 總統甘迺迪(右邊),NASA管理員詹姆斯·韋伯(背景是水手號模型)討論水手號計劃。 次年,在前蘇聯與美國的太空競賽中,美國敗下陣來。兩國同時都向月球發射了探測器,但是美國宇航局的先驅者號探測器都失敗了,而蘇聯不僅實現了月球2號在月球表面的硬著陸並發現它的無磁場和輻射帶,更是通過月球3號第一次拍到了月球背面的照片。 ... △月球3號拍攝到的月球背面照片 1968年 - 1969年 亞洲流感 · 全球· 75萬死亡 香港流感類似於1957年的亞洲流感(即H2N2種,香港流感的不同之處在於血凝素蛋白質因為抗原更換而發生了化學排列改變)。可能是亞洲流感使受影響的人群中累積了相關的抗體,香港流感比起其他的流行病帶來相對少的人員死亡:估計全球病毒活躍的1968年至1969年兩年內有75萬人死亡(美國有34000人死亡)。相對20世紀是較不致命的大流行傳染病,死亡率較低。 ... △香港流感的病毒 1968年,美國開始在月球探索上逆風翻盤,阿波羅8號在12月21日發射後,飛船在太空中航行了三天才到達月球,並圍繞月球軌道飛行了20小時,人類第一次離開近地軌道,並繞月球航行的太空任務。在聖誕夜時三位航天員在月球軌道中向地球作了電視直播,這次轉播創造了當時世界範圍內電視收視人數的紀錄。 ... △從阿波羅8號看到的地球,由阿波羅8號機務人員威廉·安德斯於1968年12月24日攝得。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類自月球表面附近看到如同地球升起(又通稱「地出」)的現象,由於月亮和地球是呈同步旋轉的狀態,即面向地球的總是月亮的同一面,也因此在月亮的表面上實際上並不能觀看到地球的升起。 到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任務更是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登月,歷時8天13小時18分35秒,繞行月球30周,在月錶停留21小時36分20秒。三位執行此任務的航天員分別為指令長尼爾·阿姆斯特朗、指令艙駕駛員麥可·科林斯與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 ... △登月成員合影(左起: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 登月過程經電視臺直播到全世界,阿姆斯特朗成為首個踏上月球的人類,並稱「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 △最著名的背影是朱自清,最著名的一步是登月這一步。這也是測試月球表面風化層的實驗的一部分。 2002年 - 2003年 SARS · 中國· 774死亡 2002年,大家所熟知的SARS在廣東順德首發,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雖然在中國死亡人數不多,但此病平均導致7%至15%的患者死亡。 ... △SARS病毒顆粒的電子顯微鏡攝影圖 2003年,雖然SARS另不少民眾恐慌,但至SARS逐漸被控制住之後,10月15日,中國「神舟」5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楊利偉成為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 ... △楊利偉 2009年 - 2010年 H1N1流感 · 全球 · 1.85萬死亡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是一次由流感病毒新型變體甲型H1N1流感所引發的全球性流行病疫情。經估計,持續了一年多的疫情導致全球214個國家約7億到14億人感染,約150,000到575,000人死亡。其中有明確統計的死亡病例約1.85萬人,但世界衛生組織稱實際死亡人數「毫無疑問更高」。 ... △墨西哥城地鐵內的乘客均帶上口罩 2009年,美國宇航局月球隕坑觀測和遙感衛星(LCROSS)任務相繼利用一個兩噸重的火箭和LCROSS衛星對月球南極附近的凱布斯隕坑進行撞擊,在由撞擊所激起的塵埃中,科學家發現了水冰的存在,而且數量可觀,科學家們首次確認在月球表面存在水的痕跡。但地質學家估計每噸月球土壤含水大約900克,這意味著,直接利用月球上的水將是非常困難的。 ... △LCROSS和半人馬座火箭航行藝術想像圖 2019年 - 至今 新冠病毒 · 全球 · >2萬死亡 如同文章開頭所說,疫情目前還在延續。包括NASA在內的多國宇航局都開始了遠程辦公,對天文研究工作多多少少有一些影響。 但也如歷史所呈現的,天文學的發展還會繼續,新的研究與發現不會停止。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history/jao5e2l.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63809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台北信用評分查詢信貸代辦公司貸款經紀如何申辦台北信用瑕疵不良的原因
卡債不還會怎樣?3個情形讓你了解嚴重性! 新北個人信用報告內容 台北信用貸款推薦利率最低機車貸款很容易,借貸還款無壓力 屏東房貸審核速度最快 基隆信用瑕疵車貸申請房屋貸款、個人信貸有沒有特別限制? 苗栗保險規劃2019 苗栗銀行貸款條件代書貸款、房屋貸款、個人信貸審核條件有哪些? 申請信貸資料 南投信用貸款推薦利率最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信貸申請 的頭像
    信貸申請

    信貸申請就是這麼簡單

    信貸申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